中庸的李安,不如王家卫天才,拍出了不“孝顺”的《推手》

  • 来源:闲人电影
  • 时间:2023-08-23 09:34:21

《推手》是李安“父亲三部曲”的第一部,赋闲在家六年,并没有丢掉手艺。

影片前十五分钟,几乎没有什么台词,都在静默中走过,但足见李安深厚的导演和编剧功底。

白描、声音、片段,三种方式诠释中西方文化、思想、观念、行为的隔阂、冲突和矛盾,以及两代人的三观不合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毛笔与键盘、筷子和刀叉、太极跟拳击。

朱老和洋儿媳玛莎注定不是一路人,强行凑在一起生活的结果就是割裂,鸿沟越来越大,白描戛然而止,声音悄然而至。

朱老切葱段,油炸春卷故意弄的很大声,玛莎洗碟子刷碗也毫不示弱,没有歇斯底里和大吵大闹,极力忍耐但情绪即将爆发的临界点显而易见。

白天的这些都是在展现中西差异,到了晚上,两代人认知与追求的不同,李安借助孙子一角道出。

孙子洗完澡,裹着浴巾在家里乱跑,朱老将其抱在桌子上,掀起浴巾看孩子的子孙根还在不在,这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稀松平常。

可在玛莎眼中,朱老的这一举动与变态无异,是她难以接受的,不顾公公和丈夫的面子,甩下脸色,一把将孩子抱走。

这一幕一出来,就预示着玛莎和朱老之间的壁垒是不可调和的。

他们一个打太极,一个写小说,皆是柔的工作,可他们的性格却都很刚,刚柔并济才能和谐共处,反之则两败俱伤。

这就是李安的能力,不去刻意制造狗血的情节来渲染矛盾,如涓涓细流般带出沙砾就能让观众感觉到硌脚的疼痛感。

后续的故事都是在扩充前十五分钟的剧情。

国外的月亮和国内一样圆,那种融不进去的局外人的寂寞感也像这明月,虽皓月当空,但没有一寸光是为自己而亮。

儿子晓光以孝为先,但朱老总觉得无法与家人交心,同在一个屋檐下,家人就像互不相识的租客,仅剩出于礼貌的客气。

三个人,五种心境,早晚得出事,爆发点就是朱老外出散步走丢。

晓光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,对不起漂洋过海投奔自己的父亲,有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。

妻子老是板着脸,对父亲横挑鼻子竖挑眼,晓光努力从中斡旋,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,奈何徒劳。

朱老的不见让压抑许久的晓光来了一次彻底的宣泄,砸了厨房,用头撞墙,当着父亲和妻子的面对儿子说只有你对爸爸好。

既是对父亲、老婆不能体谅自己难处的不满,也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无奈,他想做到尽善尽美,可总要得罪一个人。

这件事并没有成为化解矛盾的转折点,李安没让《推手》落俗,像八点档的家庭伦理剧那样,一次落泪,从此温馨和睦。

玛莎还是看不惯朱老的做法,朱老依旧是家里的旁观者,美国人不讲究孝道,年轻人崇尚个性和自由,三代同堂的老式破不了新式的冰。

《推手》由此开始,讨论的议题从东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困境变成了什么是孝顺。

片中,晓光想过把朱老送到老年公寓,但父亲的生病令他心软,之后撮合父亲和陈太太,让他有个伴,与玛莎就不会再有摩擦。

但陈太太的一番话,令朱老明白自己老了不中用了,成了孩子们想甩却碍于孝道不敢甩的累赘,于是留下一封信,一个人打工过日子。

中餐馆的工作不好做,朱老打了混混,伤了警察,进了监狱。

儿子抱头痛哭,换了大房子,但朱老没有选择住进去,而是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公寓,不再蹑手蹑脚的不自在。

李安接受采访时曾说过,自己并不认同中国传统的孝顺,一定要遵循三纲五常。

在《推手》中,李安把自己的这种观念融了进去,老人和年轻人应该有各自的生活,互不干涉,偶尔看望就行。

养老不是天经地义的事,老人不该让孩子成为自己后半生的全部,年轻人也不用为此而焦虑纠结,传统的社会关系必须破而后立。

对《推手》中的朱老、陈太太两家,李安就是这样安排的。

他们与儿媳、女婿的相处并不融洽,反而让儿子、女儿左右为难,晚辈想办法让长辈不待在家里憋出病,长辈自己看清现实,选择有尊严的下台方式。

这种从西方文化中萃取出来的观念加在东方文化里,一开始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,因为其改变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正确。

现在,刻在基因里的正确被当成了不正确,李安该如何扭转思想,把不正确变成正确?

先让大家看到勉为其难的尴尬,再使大家潜移默化的接受改变,最后给出双方都舒服的答案,有理有据,以理服人。

《推手》上映于90年代,晓光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延续至今,但始终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双赢结局。

李安抛出的破而后立的观点反而在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,年轻一代不断打破常规的当下被逐渐认可,大有成为主流之势。

老一辈有自己的圈子,新一代有自己的世界,虽都在人间行走,但完全是两方天地。

老年人“晚年惟好静,万事不关心”,过好自己就是对子女的爱护,年轻人不用成天守侯,隔三差五的关心就是对父母的孝顺,这种新型的孝道是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
其实,李安编剧的《推手》剧本还是充满了算计与取巧。

当年写《推手》,李安是冲着高额奖金去的,所以在片中加了不少对大陆的含沙射影。

而根据《推手》思想和内容来看,没有这层背景也不影响对中西文化和传统孝道的探讨。

这也是李安为人诟病的地方,他的电影一直在讨好。

观众、主义、商业都是他讨好的对象,用中庸之道平衡各方,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。

就像他自己一样,美国绿卡,中国国籍,谁都不得罪,两方都有回旋的余地,可以让美国人给奖,也能够被中国人喜欢。

希望有朝一日,李安能放肆一回,但大概率不会有这一天了。

从他在《十三邀》中一直拒绝许知远让他不破不立的建议来看,他已经习惯了中庸。

不会像王家卫那样激情放纵,超越时代,而会做一个很努力的人才,非天才,但这也很厉害了。

关键词:

精彩推送

美哉!大黑河
热点 2023/08/23
立秋的含义是什么意思
快讯 2023/08/23
滇红茶属于什么茶
原创 2023/08/23
45岁有必要买重疾吗?
艺术 2023/08/23
win10(腾讯)
电子 2023/08/23

资讯播报

浪漫七夕 与爱同行
趣资讯 2023/08/23
语文课堂要做好3件事
原油 2023/08/23
8月22日午间评论
基金 2023/08/23
即将开赛,就在鄞州!
体育 2023/08/23